這幾天關注《還願》的習維尼彩蛋事件,看到還願的專案投資人「唯晶科技」揚言要提告求償。
這個求償風險,對赤燭團隊而言似乎是很大的壓力。
習維尼彩蛋,在民主國家只是一個普通的政治嘲諷。卻搞到製作團隊不得不二次致歉。這其中有沒有中國資本的影響力?我非常好奇。
因此花了點時間,追查唯晶科技的資金來源。
果不其然,一查之下,唯晶科技果然是有中資的公司。
而且包括唯晶科技在內四家有關連的企業,中資持股佔比全都是「100%」。
台灣是民主法治社會,任何人,包括中國人,都可以依照法律或契約,到台灣的法院打官司捍衛自己的權利。唯晶科技當然有權利上法院提告求償(最後訴訟的勝負則是另一回事)。
但習維尼彩蛋,並不傷害遊戲銷量(或許還刺激了銷量),甚至還有抑制盜版的作用(第一個找不到中國盜版載點的熱門遊戲)。按照商業邏輯,這個彩蛋對遊戲的投資人和代理商並沒有傷害。
這樣急忙的切割和施壓,唯一合理的原因,就是來自中國政府的恫嚇和紅色資本的影響力。
紅色資本的可怕之處,並不是它一開始就是張牙舞爪。
相反的,紅色資本會在你需要的時候,慈眉善目地幫助你。過程當中還能一路合作愉快。但,遇到中共的壓力,原本像天使一樣伸出援手的紅色投資人,就會變成中國共產黨壓著你低頭下跪的看不見的手。
平常讓你以為沒關係,但重要時刻,你才發現要害已經被掐住。這就是紅色資本的力量。
像唯晶科技這樣,雖然創辦人和管理階層都是台灣人,在關鍵時刻,面對中資股東,或許也不得不選擇揚言對沒有造成商業損失的合作夥伴提告。
在民主法治社會,任何人都有依法做生意的自由,也有依法提告的自由。
我只是要提醒所有的台灣人,《還願》道歉事件,並非單純的在商言商。而是中國限縮言論自由造成的政治壓迫。
如果只是在商言商,「習維尼」彩蛋被發現之後,遊戲銷售成績持續不斷上揚,按照純商業邏輯,所有代理商和投資人應該是笑呵呵地賺錢。但,他們卻反而逐一切割,甚至揚言提告。
為什麼?就是因為中國政府從來不給人民言論自由,在中國做生意的人,沒辦法真正在商言商。這些廠商害怕受到後續的報復,因此,寧可放著錢不賺,必須要切割,還要施壓製作團隊低頭道歉。
這就是中資帶來的非理性政治風險。
我長期關注中國資本對台灣言論自由、表意自由的影響。從反旺中到反服貿,一路以來,都是擔心當紅色資金大舉進駐後,台灣人的言論空間會被限縮。平常沒事大家和樂賺錢做生意,但在關鍵時刻,中資的影響力就會掐著我們的喉嚨、摀住我們的嘴巴。
人在屋簷下,不得不低頭,這是很無奈的道理。但我們只能選擇門戶洞開,讓中國的屋簷壓得台灣人從低頭到下跪嗎?
台灣的新創團隊,因為有資金需求,接受中資企業的投資,我完全可以理解。
但,台灣政府不斷鼓吹創業,卻提不出刺激本土資金投資解決的方案,只能放任中資填補台灣新創團隊的資金需求。到最後,在紅色資本的影響下,這些創新、創意的空間,到底還會剩下多少?
《還願》最恐怖的情節,應該是揭露了紅色資本對創作自由的影響力。追求創新的台灣人應該有更好的選擇;在這麼嚴峻的情勢下,政府也有責任為台灣人創造更好的選擇機會。